基本人權
基建社會企業理念是由中國更古代哲學中啟發出來。軒轅黃帝前的社會,都存有一種「權力社會責任」理念,稱為『德』,主要是當時政權自覺有其責任營造一個營生環境,讓所有人民可以耕作自食其力。這「權力社會責任」理念在老子《道德經》及管仲《管子》中清楚說明了,而且還總結出一種「基本人權」理念,相當於現時自由平等的人權觀再加上謀生權的保障。
軒轅黃帝出現後,直至夏商兩代,雖然進入了帝制時期,『德』的「權力社會責任」理念仍然存在,但因帝制的結構性問題,政權的「權力社會責任」能力不斷減弱,權力特權卻不斷加強。至周朝,貧窮問題已十分普遍,才有管仲《管子》及老子《道德經》重提「權力社會責任」理念。
讓每一個人認識謀生權是「基本人權」的一部分,是非常重要。當每一個人都知道的時候,這謀生權與謀生權的訴求便不會為人再忽略。這訴求亦將會形成力量。這力量必然存在,但是屬於『陰』性,因為不由任何人所執著。同時,這訴求力量與民粹主義有別。民粹主義是『陽』性。
權衡輕重
權衡輕重理念(Society Leveraging)是管仲在兩千六百多年前提出的,主要是運用當時的貨幣制度,在天災出現時,平衡市場上的糧食供求,化解市場壟斷及商人趁危牟取暴利,讓窮弱人口能夠有糧食過活。
在商業世界裡,極化就相當於市場壟斷。基建社會企業可作為市場上反動化解極化的工具,使市場回復無壟斷。但這裡所指的壟斷,與現時反托辣斯所指的行業市場壟斷不同。它並非指某集團因市場競爭而佔去大量市場份額,減少其他同業的生存空間,而是指市場上某種商業行為或某種個別產業過度發展,剝奪了其他人的謀生空間,造成結構性失業,使很多人沒有機會正常謀生,變成貧窮,難以生活,這可以稱為市場極化現象。現時各地的房地產業便正處於這種極化狀態。基建社會企業可以作為化解市場極化的一種自然機制,避開市場受任何方面的人為控制。
自然之道
『道』字在中國古代有其原來的文化原意,在很後期才出現哲學上的『道』及宗教上的『道』。《道德經》的『道』字最原本的定義,就是萬物生存之理。上古時期,在農業革命出現後,古人必須從環境中、從大自然、從一切事物中,領略出新知識及生存技巧,好使所有人都能夠生活,這便是『道』。這理念在老子時代已是傳統文化,並非老子的創見,更可追溯早數千年至帝制出現前的社會,更或可說是一種古代文明。而萬物生存之『道』,應該可以作為道德原則,重新檢視現有經濟目的所在。
領略及掌握新知識,對早期農業生產非常重要。不久,更意識到知識分享及全民工作,促使社會和諧,對共存及保障春生夏長秋收的漫長收成期,特別具意義,因而形成和諧社會文化。領略、掌握新知識及知識分享,亦促使領導的出現。
為何老子追求返回帝制出現前的社會模式?因為,帝制出現才出現貴賤不等,形成階級制度,由此而損害「基本人權」。返回帝制之前的社會模式,即是返回沒有階級制度及階級觀念的社會。在老子當代,並沒宗教,可惜,帝制的發展,已把所謂領導的『道』字解作王朝,所以老子寫《道德經》重申『道』字的原有意義。現在,中國古代『道』觀念的多重疑惑已清晰了。
自立
『道』所帶出的萬物生存之道,突出自立這一重要觀念,自立謀生是萬物生存的權利,同樣也是生存的責任。萬物自立便可以免於倚賴,免於倚賴便可以免於受管束,這便是真正的自由。萬物免於倚賴及免於受管束便可以使階級消失,這便是真正的平等。大自然中萬物便是這樣生存,直到現在仍然可見。
今天,經濟的定義只在於生產、市場運作、物資交易、管理、使用等。但這經濟定義之中,人的位置在哪裡呢?畢竟,現時普世都關注著人民及人權,當我們知道有謀生權保障這理念後,好應該重新檢討經濟的目的或宗旨何在。
營生環境
大自然這個『道』,說萬物有其生存的權利,在於保障萬物的謀生權。而保障萬物的謀生權,在於大自然會營造一個營生環境,使萬物可以謀生。現世有所謂道德問題,出現結構性貧窮,正是因為現時的經濟觀念,存在結構性漏洞,沒有建構一個良好營生環境,不能保障每一個人的謀生權,窮人之所以窮,就是謀生權受剝奪了,這一切都是人為所致,非天然的。「基建社會企業」的作用就是填補這一漏洞。
現今商業社會,只談營商環境。營商環境只方便商人經商,單憑市場是無法營造一個營生環境的,因為經商是陽性,在沒約制的情況下發展,必然坐大而損害營生環境。
陰陽調和
中國上古時代的人發覺大自然有一種自我調節機制,極化現象出現時,會自我調節,回復大自然和諧。極化發展稱為『陽』,當陽性極化現象發展到了一情況,大自然便會作出反動,將陽性極化發展減弱,這反動作用稱為『陰』。譬如,沙漠出現大旱,到了一定臨界點,天氣便會轉變,形成風暴,解除大旱。『陰』也會喻作『雌』性,『陽』喻作『雄』性。
簡單地說明,中國古代的人很早便發覺天地間存在某些無形的媒介,萬物便是倚賴這些媒介生活和生存,還稱這些媒介為『氣』。這『氣』應該包括空氣、各種營養、以及各種訊息。『氣』會周游天地和萬物之間,天地萬物自然形成一個系統。當極化出現時,可以說是『氣』不平衡及不暢通,有些地方『氣』積聚過多,有些地方『氣』不足,使到萬物幾乎無以生的地步。這時候,反極化機制便自然地啟動,作出調節,使『氣』返回平衡狀態,讓萬物回復生機。
同時,雖然萬物倚賴『氣』而生存,大自然只會調節平衡『氣』為萬物營造一個營生環境,萬物仍然以自己的謀生技巧自我謀生自立,大自然並不自恃作為萬物的主人擁有和控制萬物。大自然為萬物營造一個營生環境養育萬物,因此可視為大自然的母性,中國古代稱這是大自然的『德』。這便是中國古人所理解的大自然法則,認為萬物就是憑著這大自然法生養繁殖,與西方森林定律的大自然觀截然不同。在中國古人眼中,大自然裡任何強者都不會越發越強,弱者亦有其生存方式,弱肉強食並不是定律,只是強者生存方式的個別情況而已,同時,大自然中的強者除謀生以外,是不會剝奪其他生物的生存權。在中國古人眼中,大自然法則並不是競爭而是共存。而大自然養育萬物,萬物共存,使萬物與大自然共存,萬物與大自然才可一直延續下去。所以大自然和諧便就是萬物生存之『道』。其實,和諧就是共存的意思。這萬物生存之『道』並非中國文化獨有,也不是甚麼意識形態,應該是普世認同的普世價值觀。
這大自然法則顯示,任何情況的過度增長到極化,都會招致反極化機制作用減弱。中國古人還覺察到人體和社會,都有著這種和諧機制返回健康。由此而建立了中醫藥理論及社會和諧理論。
謀生權是基本人權的一部分。讓人權認識自己的基本人權非常重要,當所有人都知道,保障基本人權的訴求便不會再被忽視。此時,這訴求就會形成力量。這股力量將會實實在在的存在,但不為任何人執著,屬於陰性。
陰性本質
『道生之,德畜之』,萬物都能夠生活。
『天網恢恢,疏而不失』,萬物得以養育,不會遺漏每一個人。
『知和曰常』,和平共存。
『道法自然』,與大自然照顧萬物的本質看齊。
『功成而不名有,衣養萬物而不為主』,養育萬物但不會作為萬物的主人。
『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』,不佔有他人勞動成果,不自以為是,不居功。
『弱者,道之用』,減弱一切極化發展,使整體受用。
社會一體論的社會和諧
簡言之,中醫藥理論的原則是人體內的『氣』或說是養份維持一個平衡及暢通狀態。人體可以說是一個系統。其中『心』作為這系統的中央處理器,監察整個系統運作及調度『氣』或養份環流全身每一個部分每一個細胞,足夠及不多不少,是為健康。當不平衡出現時,便會生病。陰陽調和機制在於疏通淤塞,使『氣』回復暢通。同時,『心』類似大自然一樣,並不自恃作為人體所有細胞的主,擁有身體和控制身體。
以同樣理論類推到社會,社會可說是一個系統,社會的『心』,作為社會的中央處理器,調節和維持社會的『氣』處於一個平衡及暢通狀態,『氣』或說是養份便相當於社會上每一個人的謀生機會,每一個人藉謀生機會生產自食其力。當每一個人可以自食其力生活得到滿足,社會便會和諧,否則,社會的『氣』處於一個不平衡不暢通狀態時,有人不能謀生,便出現貧窮問題,招致社會生病,引發各種動亂。社會陰陽調和使社會回復和諧,陰陽調和機制在於疏通淤塞,疏通淤塞便是權衡輕重的技術原理,基建社會企業作為市場緩衝,便就是市場疏通淤塞的工具。營生環境在和諧理論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。一個良好營生環境可以提供足夠謀生空間及機會讓所有人謀生自立。而謀生自立的意思,是一個人工作賺取回來的工資,足以按其傳統文化及地方文化標準養活其家庭。社會和諧就是要為全社會建立一個營生環境。
這社會和諧論雖然突出一個全民就業觀,但並不是共產主義、不是社會主義、也不是平均主義,只是為所有人尤其是最弱勢社群的謀生權都得到保障,僅此而已。它仍然是自由市場經濟,不是計劃經濟,所有人的工作不是由政權分派,所有人的生活物資不是由政權分配,不是公有,不是平均享受經濟利益,只是共享謀生空間自食其力,人人仍然可以多勞多得,只是有人多得過多而導致他人謀生機會受損時,便會遇上調節機制,機制並不是刻板定形,只是一種隨時應變的措施。
同時,這社會的『心』亦類似大自然一樣,並不自恃作為所有人的主人,不擁有社會和不控制社會。這個社會的『心』,在古代社會就是政權,行使她的「權力社會責任」照顧社會。可惜在軒轅黃帝出現後,政權佔有了權力,繼而佔有了社會,開始由父權主導,出現帝制,出現王室和貴族,形成階級不平等,相當於政治上的壟斷,「權力社會責任」理念亦漸漸式微,此後社會一直處於不和諧狀態,貧窮及違反人權情況一直存在。
老子寫《道德經》,便是重新提出這社會和諧原理及「權力社會責任」觀念,以保障當時最低下階層生活的權利,還批判當時周朝封建制度的不平等及不公義,提出回復帝制出現前的平等社會模式。由這社會和諧原則保障最低下階層理念而呈現出一個明確「基本人權」觀念,在平等自由以外,還包括謀生權保障。
在現代共和民主時代,帝制已經不存在,社會已全由人民來主理政權,社會理應是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。這『心』的機制和權力社會責任也可以由人民用各種不同方式來共同承擔。同時,還要關注父權文化這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如何損害人權。
官道
這是失傳已久的一種社會觀察系統。『官道』的『官』是五官的『官』,古代的『百官』曾經有這種職責,觀察民間生活狀況,民間有謀生不足,制度便會作出反應,使人人可以謀生。這時中醫陰陽調和理論向社會的延伸,有如免疫系統一樣,社會視為一體,亦由此而回復一個良好的營生環境,亦就是「權力社會責任」保障「基本人權」的具體運作。
無為而治
『無為』一直誤解作不做事。其實,『無為』的『無』字是不執著的意思,『為』字是營運一個地方或國家的意思。老子提出『無為』,即『無天下而為之』或『不擁有天下而為之』,是指政權只有履行權力社會責任照顧社會而不應該擁有國家,希望改變當時專制的封建制度。權力應該來自社會責任及只用於履行社會責任,營造營生環境保障每一個人的謀生權,且生產利益全歸人民,所以亦是尊重人民擁有個人私產。這是尊重每一個人的謀生權以及保障他們的自由平等權利,除此之外,再沒有任何其他特權。這樣子的權力才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追隨。這是一種陰性權力本質,與陽性的專制權力完全不同。事實上,當時封建王朝相當於王帝及其王族把天下據為己有,由此而造成不平等,所以老子批判說『欲取天下而為之,吾見其不得已』。
基建社會企業的運作便是以此『無天下而為之』理論為基礎。基建社會企業並不屬於運作權力架構或任何人所擁有,就是『無』。而整個計劃的營運,就是『為』。